近年来,打击电诈和反诈宣传这么厉害,还会有很多人被骗吗?一起案件被骗金额能有多高?高发诈骗类型有哪些?都要注意啥?
手册通过“真实案例剖析+电诈套路拆解+核心反诈提示”的形式,为群众打造触手可及的“防诈盾牌”。
过去一年里
国家反诈中心平均每天给各地推送至少66万条诈骗预警指令
相当于警察每分钟就要跑赢458个骗子
过去一年
全国平均受骗年龄为40岁
80后和90后给骗子们贡献了四成的KPI
最大和最小的被骗年龄分别是93岁和9岁
骗子们真正做到了“老少皆骗,童叟都欺”
近年来
同一起电诈案件中
被骗金额最高的达1.17亿
幸好大部分资金被成功拦截追回
更有受害者5天连续中招3种骗术
冒充公检法诈骗、虚假网络贷款诈骗
冒充客服诈骗
反复踩坑累计被骗48万元
为切实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,公安部刑侦局、国家反诈中心根据最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形势特点,编写了《2025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》,18日正式向社会发布。手册通过“真实案例剖析+电诈套路拆解+核心反诈提示”的形式,为群众打造触手可及的“防诈盾牌”。
手册详细梳理10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,通过典型案例剖析,逐个解析诈骗套路,揭批作案手法,为易受骗群体“量身定制”反诈防骗提示。同时,手册详细介绍了前期公安部会同工信部、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七大反诈利器——国家反诈中心APP、96110预警劝阻专线、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、全国移动电话卡“一证通查”、全国互联网账号“一证通查”、反诈名片、云闪付APP“一键查卡”,以及今年工信部推出的第八个反诈利器——跨境提醒服务,帮助群众有效甄别境外来电。此外,手册首次总结提炼20个防诈关键词,切实构筑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的“防火墙”。
手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布,广大群众可关注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,回复“防诈手册”获取电子版,也可在部分银行网点、电信营业厅、社区服务站免费领取纸质版。
10个凡是,牢记!
●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,都是诈骗!
●凡是宣称“内幕消息、专家指导、稳赚不赔、高额回报”的投资理财,都是诈骗!
●凡是宣称“无抵押、无资质要求、低利率、放款快”的网贷广告,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、保证金、解冻费或者“包装账户”刷流水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自称电商、物流平台客服,主动以退款、理赔、退换为由,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,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,要求你将资金打入“安全账户”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自称“领导”主动申请添加QQ、微信等社交账号,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,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,让你输入银行卡号、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、QQ拉你入群,让你点击链接下载APP进行投资、退费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以网络兼职或投资理财等名义,要求通过快递、网约车等方式寄送现金或黄金的,都是诈骗!
●凡是要求你打开屏幕共享,指导你进行资金账户操作的,都是诈骗!
10大高发诈骗类型,速看!
1.刷单返利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学生、宝妈、待业、兼职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前期引流
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网站、社交软件、短视频平台、快递、街面小广告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招募“刷单客”“点赞员”“推广员”,更有甚者通过发布“约炮招嫖”广告并将受害人拉入群聊,或以免费送小家电、免费技能培训等为幌子拉人建群。
第二步:小额返利
入群后,让受害人完成刷单、关注公众号、为短视频点赞评论、刷粉丝等任务,并发放小额佣金,获取受害人信任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安排“托儿”在群中散布其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,以“充值越多、抢单越多、返利越多”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“进阶任务”,再以“任务未完成”“卡单”“操作异常”“账户被冻结”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,进而骗取更多钱款,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。
典型案例:张女士在浏览短视频时下载了评论区推荐的所谓“赚钱软件”,注册后平台客服以“刷单返佣”为由诱导其垫资购物。初期张女士投入392元获得26元返利,随后客服提供支付二维码,要求其分七次扫码转账1344元,将获得204元佣金。张女士完成转账后,客服以做错任务为由,声称需要重新转账才能获得之前的返利,于是张女士按照客服要求再次向对方转账7600元。张女士照做后,对方又谎称账户因操作异常被冻结,需要继续充值才能解冻,张女士在多重话术诱导下连续转账,最终累计损失14万元。
2.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有一定收入、资产,且有投资需求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寻找目标
诈骗分子冒充投资导师、金融理财顾问将受害人拉入所谓“投资”群聊,通过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“直播课”骗取受害人信任;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,再以有特殊资源、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,骗取受害人信任。
第二步:怂恿投资
委托受害人代为管理虚假投资平台账号,按照“导师”指令进行操作,骗子通过修改后台数据,向受害人分享虚假提现截图,引诱受害人开设账户进行投资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,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,又以“服务器异常”“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”等理由阻止提现,要求缴纳“保证金”“解冻金”等费用,造成大额财产损失。
典型案例:李先生在微信公众号阅读投资理财类文章后,扫码加入名为“投资-特训营”的群聊,并通过群内指引添加了自称“基金经理”的客服人员。该客服发送安装包要求李先生下载了指定的投资平台软件,并以“股票推荐”的名义诱导李先生向平台转账充值。初期账户持续显示盈利,面对账户余额不断增长,李先生放松警惕持续追加资金投入。数日后,该投资平台突然无法登录,客服人员也将其拉黑,李先生才发现被骗,最终造成82万元损失。
3.虚假购物、服务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喜欢在网购平台、微信群、朋友圈等渠道淘货或查找有关服务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寻找目标
诈骗分子在微信群、朋友圈,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、海外代购、0元购物等广告,或者声称可以提供代抢演唱会门票、订购预售产品、论文代写、代找工作、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。
第二步:虚构交易
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,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、QQ或其他小众聊天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,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方便交易等理由,要求私下转账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待受害人付款后,以缴纳关税、定金、交易税、手续费等为由,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,事后将受害人拉黑。
典型案例:李女士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了一位自称经营电脑业务的陌生网友,对方声称可以帮忙在电商平台代购电脑,并向李女士发送了身份信息和经营资质,以此获取了李女士的信任。随后对方向李女士提供了支付二维码,李女士扫码支付后,对方又称还有其他商品代购名额,而且优惠力度很大,李女士便继续转账让对方帮忙代购。几日后李女士收货时发现均为空包裹且无法与对方取得联系,遂发觉自己被骗。
4.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经常网上购物、对网购退费流程不熟悉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冒充身份
诈骗分子在快递包裹中附加小卡片、二维码,以扫码领取物品等为由引导受害人扫码添加虚假客服或加入群聊。冒充社交平台(如:微信、支付宝、抖音)、保险公司客服以误购买“百万保障”“升级会员”服务等为由与受害人建立联系,或是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,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因违规被下架。
第二步:诱导配合
诱导受害人下载小众聊天软件,以帮助“退款理赔”或不取消相关服务将产生额外扣费等为由,诱导受害人支付费用或配合操作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诈骗分子以指导操作为名,以受害人电商平台网购的商品遗失理赔、存在质量问题、违规下架等理由,或者以会员积分、信用积分不足无法退费为由,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积分,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。诱导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,获取其银行卡密码、验证码,进而骗取资金
典型案例:周女士网购了一件衣服,几天后,她接到自称是物流客服的电话,对方声称由于自己的失误,错将包裹丢失,要通过官方支付平台给她进行三倍理赔。随后,周女士添加了这位“客服”的好友,对方以“协助操作”名义要求下载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。对方引导周女士逐个点击银行APP,并进行操作,没过多久,周女士收到银行发来的转账短信,其名下银行卡陆续转出4笔资金,共计损失13万元。
5.贷款、征信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有贷款需求、征信有问题难以正常申请贷款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引流推广
诈骗分子冒充银行、抖音客服或是网贷平台工作人员,以受害人征信出现问题为由建立联系。通过网络媒体、电话、短信、社交软件等方式发布“无抵押”“免征信’“放款快”等虚假网络贷款广告,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。
第二步:洗脑引导
以受害人征信出现问题需要修复征信、贷款审核为由要求受害人缴纳“保证金”“手续费”,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误、征信有问题、流水不足等为由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。
第三步:骗取钱财
诈骗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转账之后,以各种理由继续骗取钱财或直接消失不见。
典型案例:王先生在网上添加一陌生网友,对方称可以帮助其办理贷款,王先生随即向其咨询贷款流程。对方向王先生索要了相关个人信息和放款银行账户信息,随后便称王先生的贷款资质不足,提供的银行账户流水没有达到放款要求,声称可以帮助王先生免费“刷流水”。王先生便按对方指示分多次向指定账户转账共计5.2万元,但对方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放款并要求继续转账。最终,王先生发现该网友失联,方知上当受骗。
6.冒充领导、熟人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政府、企事业单位人员、学生家长等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建立联系
诈骗分子盗用受害人领导、熟人或子女老师的照片及姓名,伪装社交账号添加受害人为好友,或诱骗受害人加入特定群聊,甚至直接潜入受害人所在的群聊之中。
第二步:解除防备
诈骗分子以领导、熟人的身份对受害人嘘寒问暖表示关心,或模仿领导、老师等人语气发出指令,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。
第三步:骗取钱财
诈骗分子冒充领导时,通常以有事不方便出面、无法接听电话等理由,要求受害人代其转账,并会发送伪造的转账截图,谎称已向受害人账户打款,解除受害人防备,进而不断催促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:诈骗分子冒充企业领导或老师时,会刻意模仿领导或老师说话语气,向受害人发送转账或缴费的指令信息,并以情况紧急、机会难得等借口催促受害人尽快转账。
典型案例:公司财务孙先生被拉入一个工作群中,因群成员昵称均为公司员工便未加核实。几天后,孙先生收到群内消息,“老板”称需支付对方工程款,要求核对公司账户余额。在孙先生核对完账户资金后,群内的“老板”要求其将全部资金转至指定账户,并以紧急事由催促孙先生操作转账。因怕耽误工作,孙先生未经核实便将公司账上50万元全部转出,后因公司老板收到银行短信询问才发觉被骗。
7.冒充公检法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防范意识较差、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引诱目标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,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或微信、QQ等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,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。
第二步:威胁恐吓
以受害人涉嫌洗钱、非法出入境、快递藏毒、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逼、恐吓,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,同时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、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,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,阻断与外界联系,进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,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“安全账户”,或缴纳高额的“取保候审金”。
典型案例:何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警察的电话,称何女士名下一张银行卡涉嫌非法洗钱,要求配合调查。对方添加何女士QQ好友,并发来“财产冻结书”,以案件涉密为由进行威胁恐吓,要求其到无人房间配合调查并禁止对外联络。随后让何女士将银行卡里的所有钱款转到“安全账户”,声称案件查清后将全部返还。在完成转账后对方失联,何女士方才意识到被骗。
8.婚恋、交友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单身、离异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包装身份
诈骗分子会通过网络收集大量“白富美”“高富帅”自拍、生活照,按照诈骗剧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,然后在婚恋、交友网站发布个人信息。
第二步:建立信任
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,利用照片和预先设计的虚假身份骗取受害人信任,并通过持续的聊天和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诈骗分子以遭遇变故急需用钱,或者以维持恋爱关系为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,并且根据受害人的财力情况不断变化理由要求转账,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或无力继续转账。
典型案例:张先生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了“穆女士”,对方自称因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导致婚姻破裂,目前正在闹离婚。对方通过频繁倾诉婚姻不幸博取到张先生同情,期间还将离婚证发来,两人很快发展成为了恋人关系。在随后的交往中,“穆女士”先后以经营周转、信用卡还款、购置手机、住院治疗等理由骗取张先生10万余元。张先生再联系时发现已遭对方拉黑,随后按照对方此前提供的地址寻找,发现查无此人,张先生遂发现被骗。
9.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喜欢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寻找目标
诈骗分子在社交、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、道具、点卡的广告,免费、低价获取游戏道具、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相关信息。
第二步:引导交易
以在其他平台交易或私下交易更便宜、更方便为由诱导受害人到指定平台或私下进行交易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以受害人操作失误、等级不够等为由,要求受害人支付所谓的“注册费”“解冻费”“会员费”等费用,随后将受害人拉黑。
典型案例:常先生在玩游戏时收到一条好友申请,对方提出想用3000元购买他的游戏账号,因对方出价较高,常先生觉得有利可图便欣然同意。对方发来网址链接声称需通过平台完成交易,常先生随即点击链接进入虚假游戏交易平台。注册登录后,系统显示账户内有3000元冻结资金,需要先交900元的解冻费才能开始交易,常先生通过扫码支付后,账号依旧显示被冻结。接着对方又以需要交手续费、认证金等各种理由诱骗付款3万余元后,常先生发现仍无法提现,才意识到被骗。
10.机票退改签类诈骗
易受骗群体:购买机票的群体。
>>作案手法
第一步:骗取信任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订票信息,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,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联系,以能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登机时间、航班班次等信息来骗取信任。
第二步:提出理赔
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后,诈骗分子谎称飞机故障,恶劣天气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,需要受害人改签或退票,并主动提出给予赔偿金,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类APP、指定软件或登录虚假网站。
第三步:实施诈骗
以“转账验证账户安全”“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”等借口,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,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后转走资金,或诱导受害人转账完成诈骗。
典型案例:刘先生订完机票后不久接到一个陌生来电,对方自称是航空公司的客服,称刘先生订购的机票因飞机故障航班取消,办理退票或改签可获得300元的赔偿。对方能准确说出刘先生的航班信息,他信以为真,于是根据对方发来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具有“屏幕共享”功能的APP。对方称为了确保账户信息安全,妥善做好理赔,整个过程需要全程打开“屏幕共享”进行操作。刘先生开启“屏幕共享”后,对方要求打开手机银行APP,并输入验证码等相关操作。最后,刘先生的银行卡被转账3次,共计被骗25万余元。 综合新华网、公安部刑侦局公众号等